对市长周刚,常委们也没“客气”。“你是清华的博士,学者型领导,想不到你还挺官僚哩!对互市区的问题,你看得很准,但就不敢果断协调解决”“去年,东兴获批了全国第三个进境种苗(景观树)指定口岸,刚批下来,锣鼓喧天,欢天喜地。但一年过去了,景观树才进口21批次1000多棵。好政策没有变成好产业,你这个市长,要负责。”(7月8日《人民日报》)
又一次动真格、有辣味、见筋骨的民主生活会。这次上人民日报的是广西防城港东兴市委常委班子。某网站的标题,以常委们对市长的批评为噱头——想不到你是博士,也这么官僚。记者们呈现给我们的原话是“你是清华的博士,学者型领导,想不到你还挺官僚哩”。简单一句话,三个关键词。博士、领导、官僚。咱一个个说。
博士,大家自然知道,指的是种学位。也指拥有这种学位的人。古代似乎是跟教育有关的官名。泛而言之,最早大概指的是博学多才之士吧。不过成了学位,反而指的是专业精通了。有博士学位者,未必样样都懂。隔行如隔山,化学博学能背多少李白的诗?文学博士知道多少声光电?中国大学并无当官专业,因此也就没有此专业的博士生。博士在其专业可称学者,这诚然不错,但若说学者型领导在当官方面,有何特异之处,那就不一定了。
领导,大凡做了点官的,在比其官小者看来,都可称领导。学者型领导,是种怎样的领导?大概就是学而优则仕的那种。写书、唱歌、讲相声、当主持,做得好了,派去哪里挂个职,做个官,似乎就成了学者型了。但正如上段所说,博士、学者当了领导,就定然会把官做好吗?
官僚,本是个中性词。指的是当官的人,官员,官吏。然自从中国有了主义,官僚便也有了主义,是谓官僚主义。这就是贬义了。无论是最高的领导,还是最底层的小民,都不喜欢官僚主义。若要给它下个定义,没个几十上百字,估计难说好。但想起很多之前看过的一副对联,概括的十分形象——
上司开口才半句,早已对对对,是是是;
下级陈词达千言,始终嗯嗯嗯,哦哦哦。
官员之所以会变成官僚主义者,大概便如柏杨所言,中国是个大酱缸。官场自然也是,有理想有抱负者,入了官场,便是入了酱缸,不将官场种种为入官场前所不耻的行为都学得通透,只能被边缘化,要么趁早走人,要么,一辈子怀才不遇。
常委们批评市长、清华博士学者型官员也存在官僚主义,其实说明,在最初,他们还是对这个博士给暮气沉沉的他们带来些清新之风,抱有殷切期望的。然而最后,免不了要失望——什么博士、什么学者、还不一个样吗?谁入了官场,能逃脱那种宿命呢?
就算周博士乃是神人,也无法以一己之力对抗官场之陋习,何况,以博士而做官,与当了官随便读个博士,无甚差别。
注意:本文归作者所有,未经作者允许,不得转载